【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原文介绍】“婉若游龙,翩若惊鸿”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《洛神赋》。这句诗描绘了洛神(传说中伏羲之女宓妃)的绝美姿态,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她轻盈、柔美的形象。整篇《洛神赋》文辞华美,情感缠绵,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女性之美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原文介绍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曹植《洛神赋》 |
作者 | 曹植(字子建),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 |
创作背景 | 据传为曹植在洛水边见洛神后所作,表达对理想女子的向往与哀思 |
主题 | 描写洛神的美貌与神韵,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|
艺术特色 | 善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 |
名句 | “婉若游龙,翩若惊鸿” |
二、原文节选及解析
原文节选:
> 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,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。”
解析:
- “翩若惊鸿”:形容洛神轻盈如飞鸟,突然出现,令人惊叹。
- “婉若游龙”:表现她的柔美如水中游龙,优雅灵动。
- “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”:用秋菊和春松来比喻洛神的美丽与气质,象征其高洁与光彩。
- “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,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”:进一步渲染洛神的朦胧之美,如轻云遮月、风吹雪舞,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。
三、文化影响
“婉若游龙,翩若惊鸿”不仅成为描写女性美貌的经典语句,也常被后世诗词、绘画、戏曲等艺术形式引用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“美人”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一句也常被用于现代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用来刻画人物的优雅气质与超凡脱俗之美。
四、结语
“婉若游龙,翩若惊鸿”不仅是曹植笔下的绝妙诗句,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美的极致表达。它不仅展现了洛神的绝世风姿,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爱情的无限向往。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