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兴高采烈意思】“兴高采烈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情绪高涨、非常高兴的样子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遇到喜事、开心时刻时的兴奋状态。虽然表面上看是褒义词,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夸张。
一、成语总结
成语名称:兴高采烈
拼音:xìng gāo cǎi liè
解释:形容人兴致高昂、情绪热烈、非常高兴的样子。
出处:出自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兴高采烈,志气昂扬。”
近义词:欢天喜地、喜气洋洋、兴高彩烈
反义词:垂头丧气、闷闷不乐、愁眉苦脸
用法:多用于形容人的表情、情绪或场面气氛
感情色彩:中性偏褒义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兴高采烈 |
拼音 | xìng gāo cǎi liè |
字面意思 | 兴致高,神情热烈 |
引申含义 | 形容人非常高兴、情绪高涨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 |
近义词 | 欢天喜地、喜气洋洋、兴高彩烈 |
反义词 | 垂头丧气、闷闷不乐、愁眉苦脸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的情绪状态,如庆祝、成功、喜悦等 |
注意事项 | 避免过度使用,以免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|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- 例句1:今天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,整个人都兴高采烈。
- 例句2:节日当天,街上的人们兴高采烈,热闹非凡。
- 例句3:虽然比赛输了,但他依然兴高采烈地和队友击掌。
这些例子说明,“兴高采烈”适用于多种场合,但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恰当。
四、小结
“兴高采烈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能够准确表达人们的喜悦情绪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合理运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不过,也应注意语境和语气,避免因过度使用而影响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然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