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焉用亡郑以陪邻的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“焉用亡郑以陪邻”出自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中的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一文,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撤兵时所说的一句话。这句话表达了对秦国出兵攻郑行为的质疑,指出灭亡郑国并不能给秦国带来实际利益,反而会损害其与晋国的关系,最终导致秦国自身受损。
本文将对“焉用亡郑以陪邻”的原文进行摘录,并提供翻译,同时通过表格形式整理关键信息,便于理解与记忆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
| 内容 | 原文 | 翻译 |
| 句子 | 焉用亡郑以陪邻? |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?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 | 《左传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。 |
| 背景 | 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 | 郑国面临晋、秦两国联合进攻,烛之武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。 |
| 意义 | 表达对鲁莽行动的质疑 | 强调策略性思维的重要性,反对无益的扩张。 |
| 语法结构 | “焉用……以……”为疑问句式 | 表示对某种做法的质疑或反问。 |
三、扩展说明
“焉用亡郑以陪邻”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一句名言,也常被后人引用,用于批评那些因小失大的决策。它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智慧与远见。
在现代语境中,这句话可以引申为: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损害长远利益的决定。尤其是在国际关系、商业战略等方面,保持理性与克制往往比盲目扩张更为重要。
四、总结
“焉用亡郑以陪邻”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政治话语,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,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。通过对其原文与翻译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,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烛之武退秦师》全文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参考《左传》原著或相关研究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