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暮春归故山草堂】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,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山中草堂时所见的春末景色,以及内心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。全诗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。
一、
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山中的自然景象,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心境变化。诗中既有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,也有对宁静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留恋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,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、回归自然的情感。
二、诗歌结构分析
| 部分 | 内容 | 作用 |
| 首联 | “幽意无断绝,此地多芳菲。” | 点明主题,表达对故乡美景的眷恋之情。 |
| 颔联 | “涧水绕竹林,山花映柴扉。” | 描写山中自然景色,营造出静谧的氛围。 |
| 颈联 | “闲居不事事,独坐听鸟归。” | 表达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状态。 |
| 尾联 | “莫问桃源路,烟霞自相随。” | 借典抒情,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满足。 |
三、艺术特色
1. 意境清新:全诗以自然景物为主,营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意境。
2. 语言简练:用词质朴,不加雕饰,符合唐诗“清水出芙蓉”的风格。
3. 情感含蓄:诗人未直抒胸臆,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内心的思绪。
四、思想内涵
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不仅是一首写景诗,更是一首抒情诗。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、对尘世的疏离,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诗中“桃源”一词暗含对理想社会的向往,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五、结语
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,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,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归宿的思考。读此诗,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,感受到一份久违的宁静与安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