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西厢记脱胎于那个故事】《西厢记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戏曲作品,由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。这部作品以爱情为主题,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。虽然《西厢记》本身是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,但它的创作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“脱胎”于更早的故事。
一、
《西厢记》虽为王实甫所著,但它在情节结构和人物设定上,深受唐代元稹所作《莺莺传》(又名《会真记》)的影响。《莺莺传》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,但由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立场的不同,《莺莺传》中的结局较为现实,而《西厢记》则对原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,使其成为一部浪漫、圆满的爱情喜剧。
此外,《西厢记》也受到其他唐宋传奇小说的影响,如《离魂记》等,这些作品都为《西厢记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。
因此,可以说《西厢记》是“脱胎于《莺莺传》”,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。
二、表格对比
项目 | 《莺莺传》(元稹) | 《西厢记》(王实甫) |
作者 | 元稹(唐代) | 王实甫(元代) |
类型 | 文言传奇小说 | 杂剧(戏曲) |
主题 | 爱情悲剧 | 爱情喜剧 |
结局 | 张生负心,崔莺莺被弃 | 张生与崔莺莺终成眷属 |
人物关系 | 张生与崔莺莺有爱无果 | 张生与崔莺莺历经磨难终团圆 |
风格 | 悲凉、现实 | 浪漫、理想化 |
创作时间 | 唐代(约800年) | 元代(约1270-1368年) |
影响 | 是《西厢记》的原型 | 在《莺莺传》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 |
三、结语
《西厢记》虽为独立的文学作品,但其核心故事来源于《莺莺传》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美化。这种“脱胎换骨”的创作方式,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“改编传统”。通过这种方式,经典故事得以在不同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,也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