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叹为观止的意思及成语解释】“叹为观止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看到的事物非常精彩、令人赞叹不已。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事物的极高评价,还带有一种敬畏和震撼的情感色彩。
下面是对“叹为观止”的详细解释,结合与表格形式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名称:叹为观止
拼音:tàn wéi guān zhǐ
出处: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为之歌《大雅》,曰:‘美哉!其细已甚,民弗堪也。是其先亡乎?’为之歌《颂》,曰:‘至矣哉!’……于是,季札叹曰:‘美哉!’……于是,王孙贾问曰:‘夫子何以知之?’曰:‘吾见其礼而知其政,见其乐而知其德。’”后世引申为“叹为观止”,意指所见之事极为出色,令人赞叹不已。
释义:原意是指看到美好的事物或高超的技艺,感到非常惊叹,甚至到了无法再进一步欣赏的地步。现在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优秀、精彩,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感情色彩:褒义词
使用场景:常用于赞美艺术、表演、技术、成就等令人震撼的事物。
二、用法示例
句子 | 解析 |
他的书法作品真是叹为观止,让人看了久久不愿移开视线。 | 赞美书法技艺高超,令人惊叹。 |
这部电影的特效堪称叹为观止,视觉冲击力极强。 | 表达对电影特效的极高评价。 |
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,完全展现了她的才华。 | 赞扬她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惊叹不已、拍案叫绝、叹服不已 |
反义词 | 不足为奇、平淡无奇、索然无味 |
四、总结
“叹为观止”是一个表达高度赞赏的成语,适用于各种场合,尤其适合用于对艺术、技术、表演等方面的高度评价。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对事物的认同,也传达了对创作者或表现者的敬佩之情。
通过以上与表格对比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、用法及其情感色彩,有助于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灵活运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