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耳提面命什么意思】“耳提面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属的恳切教导和叮嘱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教育方式,强调了面对面、亲自传授知识的重要性。下面将从成语的出处、含义、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耳提面命 |
拼音 | ěr tí miàn mìng |
出处 |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匪我言耄,尔言莫违。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不属于父,不属于母;不属于王,不属于友。般乐饮酒,昏作其疾。君子如怒,乱庶遄沮;君子如祉,乱庶遄已。”(后世引申为“耳提面命”) |
含义 | 形容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属的恳切教导和叮嘱,强调面对面的直接交流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尊重和重视对方的意见或指导。 |
近义词 | 耳提面授、谆谆教诲、循循善诱 |
反义词 | 不闻不问、漠不关心、敷衍塞责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耳提面命”字面意思是“耳朵被提着,面孔面对着”,比喻在耳边反复叮嘱,当面教导。这个成语最初出自《诗经》,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非常认真、细致的教育方式,尤其适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耳提面命”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,表达对他人意见的重视和尊重。例如:
- 老师对学生的教导,常常是耳提面命,希望他们能真正掌握知识。
- 长辈对晚辈的叮嘱,往往是耳提面命,体现出关心与责任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耳提面命”有“面对面”的意思,但并不意味着说话时一定要贴近对方耳朵,而是强调教导的直接性和真诚性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对象:多用于长辈对晚辈、上级对下级的指导,不宜用于平辈之间。
2. 语气庄重:该成语带有一定的严肃性,不适合用于轻松或随意的场合。
3. 避免误解: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“耳提面命”是指“大声训斥”,其实它更强调的是耐心、细致的教导。
四、结语
“耳提面命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教育态度的体现。它强调了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、注重传承的传统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能以“耳提面命”的精神去对待他人,不仅能提升沟通效果,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