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宋史萧燧传翻译】《宋史》是记载宋代历史的正史之一,其中《萧燧传》记述了南宋时期一位清廉有为的地方官员——萧燧的生平事迹。以下是对《宋史·萧燧传》的简要总结,并结合原文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,便于理解与查阅。
一、
萧燧,字照邻,南宋时期人,以廉洁自律、公正执法著称。他在任地方官期间,注重民生,体恤百姓,不贪图权势,深受百姓爱戴。在担任刑部侍郎时,他坚持依法办事,拒绝权贵的请托,表现出坚定的原则性。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,成为当时士大夫中的一位典范人物。
萧燧一生秉持清正廉明的作风,虽身处官场,却不为名利所动,始终以民为本,体现了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人格。其传记不仅记录了他的政绩,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和政治生态。
二、《宋史·萧燧传》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萧燧,字照邻,绍兴中进士。 | 萧燧,字照邻,宋高宗绍兴年间考中进士。 |
除大理评事,知临安府。 | 被任命为大理评事,负责临安府事务。 |
时方修太庙,燧言:“大礼宜从俭。” | 当时正在修建太庙,萧燧上奏说:“国家大礼应当从简。” |
上然之,遂减费省工。 | 皇帝认为他说得对,于是减少了开支和工程量。 |
后迁殿中侍御史,弹劾不法者甚众。 | 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,弹劾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人。 |
时宰相秦桧专权,燧不附之。 | 当时宰相秦桧掌权,萧燧不依附于他。 |
每见桧,辞色甚厉。 | 每次见到秦桧,态度严厉,言辞激烈。 |
由是为桧所忌,出知严州。 | 因此被秦桧忌恨,调任严州知州。 |
燧至州,务宽简,民多便之。 | 萧燧到任后,施政宽松简约,百姓多感便利。 |
尝有盗劫富家,燧捕得之,不加刑,但遣之。 | 曾有强盗抢劫富户,萧燧将其抓获,但未施刑,只是将其遣送。 |
人皆服其宽厚。 | 人们都佩服他的宽厚仁慈。 |
后复召入朝,为刑部侍郎。 | 后来又被召回朝廷,担任刑部侍郎。 |
时有诏令,凡狱囚当决者,先具状闻。 | 朝廷下诏,凡应处决的囚犯,须先上报案情。 |
燧曰:“此非所以待人命也。” | 萧燧说:“这并不是对待人命应有的方式。” |
遂请罢其制。 | 于是请求废除这一制度。 |
由是人多称其仁。 | 因此人们称赞他仁德。 |
燧卒,年六十五。 | 萧燧去世时,年六十五岁。 |
乡人哀之,葬于西湖之滨。 | 乡人悲痛,将其安葬于西湖边。 |
三、结语
《宋史·萧燧传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萧燧清正廉洁、为民着想的为官之道。他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褒扬,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。通过对这段历史的了解,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古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