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】“建极绥猷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常用于古代帝王或重要政治人物的匾额、碑文之中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治国理念,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。以下是对“建极绥猷”的详细解释,并通过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。
一、
“建极绥猷”出自《尚书·洪范》:“皇建其有极,敛时五福,用敷锡厥庶民。”其中,“建极”意为建立中正之道,即确立公正、合理的标准;“绥猷”则指安定治国的方针与策略。整体而言,“建极绥猷”强调的是以中正之道治理国家,制定合理的政策,使百姓安居乐业。
在历史上,“建极绥猷”常被用来赞美君主或官员的治国能力,寓意他们能够秉持公正、施行仁政,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此词多见于古代宫殿、庙宇、碑刻等处,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文化内涵 |
建极 | 建立中正之道,确立公正的标准 | 《尚书·洪范》 | 多用于帝王治国理念 | 强调治国应以公平正义为本 |
绥猷 | 安定治国的方针与策略 | 《尚书·洪范》 | 多用于表彰统治者 | 体现儒家“仁政”思想,主张以德治国 |
建极绥猷 | 整体含义:建立中正之道,安定治国方针 | 《尚书·洪范》 | 常见于匾额、碑文、文献中 | 象征治国理政的最高理想 |
三、结语
“建极绥猷”不仅是古代政治文化的缩影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中庸”、“仁政”的追求。在今天,虽然时代已变,但这一理念仍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应秉持公正、合理的原则,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