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急不相弃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“急不相弃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篇,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名士王祥与弟弟王览之间的兄弟情谊。故事中,王祥在母亲生病时,不顾自己年幼,主动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,而弟弟王览也始终支持兄长,兄弟二人情深义重,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“悌”的精神。
原文虽短,但寓意深刻,强调了在危难时刻,亲人之间应相互扶持、不离不弃。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,亲情是最坚实的后盾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王祥字休征,琅琊人也。性至孝。 | 王祥,字休征,是琅琊郡的人。他天性非常孝顺。 |
母亲病,尝药,夜不解衣。 | 母亲生病时,他亲自煎药,晚上也不脱衣服休息。 |
弟览,年少,每见其劳,辄泣曰:“兄,吾兄也,安可使君独任其劳?” | 弟弟王览年纪小,每次看到哥哥劳累,就流泪说:“哥哥,是我的哥哥,怎么能让您一个人承担辛苦呢?” |
于是,兄弟共养母。 | 从此以后,兄弟二人一起奉养母亲。 |
时人称其友爱。 | 当时的人称赞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。 |
三、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
“急不相弃”不仅是对兄弟情谊的赞美,更是对家庭责任和道德伦理的体现。在古代,这种精神被看作是“孝”与“悌”的结合,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。
在现代社会,虽然生活节奏加快,人际关系更加复杂,但“急不相弃”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交往中,真诚、互助与担当,都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四、结语
“急不相弃”虽是一则简短的故事,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难时,亲情的力量不可忽视,兄弟之间的情谊更应珍惜。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样的传统故事,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