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严选问答 >

告知承诺制和不告知承诺制介绍

2025-09-12 02:57:29

问题描述:

告知承诺制和不告知承诺制介绍,卡到怀疑人生,求给个解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2 02:57:29

告知承诺制和不告知承诺制介绍】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,为了提高办事效率、优化营商环境,近年来逐步推行了“告知承诺制”和“不告知承诺制”两种制度。这两种制度在适用范围、审批流程和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,但都旨在简化程序、提升服务效能。

一、

告知承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时,向申请人明确告知其应具备的条件、标准、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,并由申请人以书面形式作出承诺,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获得审批。该制度适用于材料较为明确、风险可控的事项,有利于加快审批进度,减少重复审查。

不告知承诺制则是在特定情况下,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,不进行实质审查,直接予以批准或通过。这种制度通常用于低风险、高频次的事项,强调便民利民,但也存在一定监管风险。

两者在适用对象、审批时限、监管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,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。

二、对比表格

项目 告知承诺制 不告知承诺制
定义 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后,经审核符合条件即可通过 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后直接通过
适用范围 条件明确、风险可控的事项 风险较低、高频次的事项
审批流程 告知→承诺→审批 审查→审批
材料要求 提供必要材料并签署承诺书 仅提供基本材料
监管方式 后续监督、抽查、信用管理 事中事后监管、信用评估
审批时限 较短,一般为1-3个工作日 更短,部分可当场办结
风险控制 相对较高,需承诺真实性 风险较高,依赖诚信体系
典型应用场景 市场准入、资质认定、许可证办理等 证明类事项、备案类事项等

三、总结

告知承诺制与不告知承诺制是当前政府简政放权、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。前者强调“先承诺、后监管”,后者则更注重“简化流程、快速响应”。两者各有侧重,共同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、透明和便民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根据事项性质、风险等级和管理需要灵活运用,确保制度落地见效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