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繁文缛节是什么意思】“繁文缛节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些形式主义的、过于繁琐的规章制度或礼仪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表面上的讲究和程序上的复杂,而往往忽略了实际效果和效率。
一、
“繁文缛节”出自古代文献,原意是指繁琐的礼节和仪式,后来引申为一切不必要的、形式上的规定和流程。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实际工作中过分注重形式、忽视实质的现象。例如,在一些单位或组织中,为了完成一项任务,需要填写大量表格、经过多个审批环节,而这些过程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提升或价值,这就被称为“繁文缛节”。
该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提醒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实效,避免被形式所束缚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繁文缛节 |
出处 | 古代文献,常见于《礼记》等典籍 |
基本含义 | 指繁琐的礼节、仪式或程序,多用于批评形式主义现象 |
引申意义 | 形式过多、内容空洞,缺乏实际效用 |
使用场合 | 批评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、办事效率低下等情况 |
贬义程度 | 较强(带有讽刺意味) |
近义词 | 浮夸、虚文、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 |
反义词 | 实事求是、务实、简洁、高效 |
示例句子 | “这种层层审批的流程简直是繁文缛节,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繁文缛节”虽然源于古代礼仪,但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被用来批判那些脱离实际、只重形式的做法。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应当追求简洁高效,避免陷入无谓的形式主义之中。